李子平感言
■ 专注投入、潜心钻研,才能不断提升技术上的精确度,从3%到2%再到
1%提升,需要付出的时间可能是60%、90%到120%。
■ 年轻人走科技开发这条路的时候,首先是要沉住气,做好自己,从基础
做起,通过学习—实践不断循环,提升自我。
■ 技术开发很难立竿见影,有的要经过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
时间才能够见效。
他从最基层的车间工人做起,逐渐成长为电气部经理、研发总监,再到副总工程师;他二十年如一日,始终潜心钻研吹塑设备行业技术,成功研制出了自动厚度控制系统及膜泡冷却控制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助推国产吹塑设备进入高端市场,跻身国际先进技术行列。
这位酷爱钻研学习,勇于向洋垄断发起挑战的科技人员叫李子平,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自主研发打破垄断,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几天前,金明精机刚刚装船付运了一台配备新一代吹塑装备智能控制系统的高端设备,目的地是德国杜塞尔多夫。这台设备将被摆放在即将举行的国际塑料及橡胶工业展览会(即德国K-Show)的核心展位国际馆展出,与世界顶尖企业同台竞争,这是中国制造的装备第一次在核心区域展出,也是本届国际馆该类产品唯一的中国装备。
“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橡塑展每三年举办一届,此前三届展会,金明精机一直被安排在中国馆内。此次能进入核心展区,说明连最挑剔的德国人也认可我们的技术了。”谈及此次赴德参展,李子平对金明精机这一技术创新平台感到自豪,这当中,凝聚着金明精机研发团队多年的心血和汗水。
厚度控制是控制系统里面比较核心的技术,对于李子平来说,这项成果的研发过程,用呕心沥血来描述并不为过。“当初接到任务时,其实我们心里都没底。这项技术比较前沿,掌握的国家非常少,还对我们封锁,全部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虽然国内有一些高校和专门机构在研究,但是一直都没办法达到应用效果,技术差距非常大。”
“初生牛犊不怕虎,”团队成员年轻,有干劲,李子平决心带着大家一起拼,走独立研发之路,做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富有特色的产品。没有资料可供参考,就从工艺上和实验上不断地模拟和测试。失败了,暂时找不到思路,就去找高校的老师,找行业内相关专家,甚至深入到车间找工程人员、操作工人,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不确定因素多,很多要靠现场的工艺测试去完成。”测试成本是研发路上的另一只“拦路虎”。“每次测试的投入都非常多,比如说原材料,少则一小时几千元,多则上万元几万元,而有的试验一做就要连续十几个小时。”试验失败是难免的,对于李子平和团队来说,开头接二连三的失败,让他们顿觉“压力山大”。
有赖于公司的重视和支持,李子平带领团队彻底放开手脚。他们慢慢找到方向,越来越有信心,“经过差不多近二十次的试验测试,终于找到控制方向,成功掌握厚度控制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到目前为止,金明精机已经开发出三代产品,所生产的薄膜厚薄均匀度提升一倍,可节省原材料约5%,产生巨大经济效益,还促进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产品研发成功还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摆脱核心技术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满足国内高端吹塑装备的需求,同时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升中国装备制造的影响力。
专心致志好学上进,屡屡攻克技术难题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世上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这些话对于李子平来说更是贴切。
1995年,李子平毕业于广东省机械学校。分配到国营厂当了一年的设备维修技术员之后,于1997年年初跳槽到金明。“就业后,我深感所学的不足,所以无时无刻不保持着学习的心态。”李子平一边工作一边深造,先后考取了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
在金明精机总工程师黄虹的眼中,李子平是一个非常朴实、脚踏实地、好学的人,“子平经常出差,不管去哪里出差,都要去逛逛当地的书店,每次出门时,背包里只有几身换洗衣物,但回来时总是装了满满当当的书。”
在金明精机,李子平一头扎在技术研发前沿和生产一线,忘我投入研发试验工作。“特别是在产品研发后期进入调试阶段,团队成员都要在现场日夜跟踪,了解运行状态,通宵达旦是常态。只有在现场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理论的钻研和实践的磨炼让李子平逐步成长为公司研发力量的核心骨干、技术带头人。他带头创新研发属国内首创的薄膜厚度自动控制、挤出控制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他和所在研发团队共获得国家优秀专利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市科技进步奖8项。
潜心钻研精益求精,团队精神薪火相传
“原本可以选择从事别的职业,不用干在旁人看来既枯燥又艰辛的技术活。”李子平的岳父拥有一家服装厂,早期想让他过去一起做,但他觉得,自己从小就对电气自动化控制十分感兴趣,从小就向往着这个行业,确实难以割舍,只好有负老人家期待。每念及于此,李子平总是难掩歉疚之意。
屈指算来,李子平已在吹塑行业摸爬打滚逾二十年。入行以来的一些往事,至今历历在目。“还在车间工作时,有一次要安装电气控制柜,由于线路安排是否整齐非常重要,车间负责人让我和另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老师傅同时安装,并让我下班后留下来,专门为我详细讲解两人完成情况差异,并对有差距的部分提出改善意见,我从中深深地感受到什么是精益求精。”
“金明精机给我提供很多机会,总能学到很多新知识,与国际接轨,并做出最好的产品来。”李子平对金明精机及整个研发团队感情殊深。“前辈们传授技术、经验毫不保留,师傅和领导们传给我,我要把所学传下去。现在的年轻人成长的整体环境比较优越,刻苦耐劳、团结奉献的精神不够,要先让他们融入团队,从易到难,一步步提升,让他们体会每次技术突破的成就感,逐渐认识提升自我,展望未来。”
对于有志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轻人,李子平建议,“首先要学会沉住气,技术开发不是一下子就能够见效的,有的是要经过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要坐得冷板凳,守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从基础做起,才有望取得较为突出的业绩和成就。”
“在科研上要专心、专注、潜心钻研,精益求精,从中积累相关经验,不断探索、无限接近理想状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李子平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记者手记
专注与低调
□忞舒
进门,落座,道明来意,准备采访。这时,李子平特意站起身,绕过大半张会议桌,双手将名片递给我。小小举动马上让我真切感觉到他的真诚淳朴。
采访过程中,平时性格内向,不爱多说话的李子平,为了让我们这些行外人搞明白那一串串专业术语和复杂漫长的攻坚过程,他一直力求用浅显、形象、易懂的语言,耐心地引着我们融入他的科研世界。声音虽然不大,脸上却一直挂着笑意。
了解了他的故事,我更为感慨。从小受当教师的父亲影响,在李子平心里,学术比什么名利都重要。在不少人溺于追求物欲时,李子平能摒弃隔离浮躁,不为外界纷杂所扰,潜心沉醉于技术、科研的“真空”之中,二十年来一心一意只做一件事情,努力做到极致,实属难能可贵。
“尽量低调,实事求是”,这是李子平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的。风华正茂的他,继续带领公司年轻一代的技术人员,在研发之路上披荆斩棘。于他而言,在科研的道路上,有前辈悉心传授,有自己呕心沥血,现又有新人追随学习,想必已是无怨无悔。我们的这次采访,将把一向低调的李子平推到“台前”,希望以他的不凡经历,鼓舞更多年轻人,以他为榜样,摒弃急功近利,埋首静坐“冷板凳”,爱岗敬业,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总 策 划:洪悦浩
总 统 筹:苏伟钿 白净
总 执 行:张明纯
技术指导:郭泽生
统 筹:蔡毓生
文字采写:陈若萱 沈晓娜
叶 睿
本版摄影:杜一方
视频制作:曹晓婷 陈章华
郑桂玲
配 音:陈章华
网络编辑:李 群 郑钟展
纪伟琪
相关图文、视频报道在大华网“时代匠心”专题网页(http://dahuawang.com/ztxw/sdjx/)同步推出。